运动、健身与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

源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和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等重要命题。


本  质:生命是有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变老,而运动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止是对于空间的移动,而是对于时间的移动。人类达到光速运动的话,就会变为永恒。


内  涵: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物质运动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运动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要维持生命体存在,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生命的发展在于运动,运动又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可以说,没有了运动,人就活不下去。


外  延:生命运动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运动,还包括人类生命体运动;对人体生命来说,不仅指机械运动,还包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不仅包括宏观的躯体运动,更包括微观的细胞运动、分子运动等诸多运动形式。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是一门科学

人是动物,应该运动。但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则不能运动或者说不能剧烈运动,比如:刚做完了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刚刚劳作一天、体质差、营养不良等等。


中国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之道”意思就是适量、张弛有度。对于一般人来说,运动太少或者过度都是有害的。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三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


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运动必须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


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北京市身心智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营养专家张金波说:“个性化科学运动应该是经过科学营养技术检查身体营养食物缺乏还是过剩来决定每个人运动量的多少,营养过剩则说明缺乏运动,而营养缺乏则绝对不能剧烈或长时间运动,体质差的人过量运动是非常有害的,头晕、摔倒甚至会猝死”。


 运动的一般分类

· 有氧运动  

又称耐力运动。其特点是运动中能够保来证充分的氧气供给。因此运动强度一般不太大,多为轻、中等强度运动,例如步行、骑车、游泳、打保龄球等。有氧运动源既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素质,又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保持适宜的体重,是减肥运动中最常用的运动形式。


· 无氧运动  

又称力量运动或阻力运动。其特点是强度比较大。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调动不同部位的肌肉活动,例如举重运动以锻炼上肢肌肉为主;跳跃或快跑运动以锻炼下肢肌肉为主等。力量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重量和肌肉强度,培养不容易发胖的体质。


· 屈曲和伸展运动  

又称准备运动或放松运动。这是一种缓慢、柔软、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柔韧性,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放松运动通常是在运动前、后进行,因此又被称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以及运动后的整理运动。


· 健身运动  

健身运动是一项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运动的主要形式

运动金字塔(Sports Pyramid),位于运动金字塔顶端的是每周两次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使人的骨骼坚硬、肌肉强壮、加快新陈代谢。强壮的肌肉还有助于消耗更多的热量,这对减肥也是非常有益的,实际上这种运动不但会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且还对糖尿病、结肠癌等其他一些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做这类运动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散进行。如每次10分钟,共做3次。如果要想减肥的话,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一个小时。


· 生活中的运动

次数:每天数次。

时间: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

强度:适中。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走路、爬楼梯、骑车上班、园艺活动、家务、逛街、购物等。在这其中最好的是走路、骑车和园艺。如果平时没有机会做园艺,可多走路和骑车,最好每次能坚持30分钟以上。家务劳动中,擦窗、拖地、洗衣服都能起到不错的运动效果。


· 伸展运动

次数:每周5—7次。

时间:6—10个动作,每个持续30秒。

强度:伸展至有拉紧感。

这类运动主要包括瑜伽、拉筋动作、柔软体操等。上班族应多做肩颈背部的拉伸,比如站在墙边,双手沿墙不断向上伸的“爬墙运动”;双手在身后握拳拉伸背部;手举过头顶,腰部后弯,拉伸腹部。


· 有氧运动和休闲运动

次数:每周3—5次。

时间:每次20分钟以上。

强度:中等偏高。

有氧运动有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登山、有氧舞蹈、健身操等;休闲运动包括网球、篮球、高尔夫等球类运动。这类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休闲运动还能陶冶情操。体重较重的人,可以首选游泳,以减轻关节负重。


· 肌肉运动

次数:每周2—3次。

时间:每10个动作为1组,做1—3组。

强度:略超肌肉负荷。包括重量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拉力带等。

日常生活中肌肉力量训练最容易被忽视。有氧运动对肌肉的影响很小,所以每周要抽出时间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适合日常训练的有仰卧起坐、起卧撑(先做一个俯卧撑,然后收腿、站起来,再重复上述动作),还可以用哑铃进行一些上肢的负重练习。




 最佳运动时间

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比如,人体新陈代谢率在下午4:00到5:00会达到高峰,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也达到最佳状态;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下午5:00到6:00之间最平衡,而身体嗅觉、触觉、视觉等也在下午5:00到7:00之间最敏感。因此,综合来看傍晚锻炼效果比较好。


此外,人体在下午4:00到7:00之间体内激素的活性也处于良好状态,身体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也最好。所以,专家提倡傍晚锻炼,但在晚间时段,要注意运动强度,否则强度过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妨碍入睡。


【下  午】(14:00~16:00):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比其他时间高出50%。


【黄  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最不宜运动时间

· 进餐后

这时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部,以帮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时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


· 饮酒后

酒精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将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同餐后运动相比,酒后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


· 健康提醒

室外健身不是越早越好。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选择晨练来增强免疫力。然而室外健身是不是越早越好呢?有关健康专家建议:冬季室外健身适宜在日出后进行。


据了解,冬季日出前的地面温度较低,清晨空气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含量较高。另外,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铅等有害污染物质也聚于地面,若早起锻炼,就会吸入很多的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咽喉炎等疾患,危害身体健康。





 运动中的饮食事项

首先,运动前应食用少量食物。“空腹和刚进食后就开始运动,对人体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重庆营养与运动专家说,在运动前半小时食用少量食物,可以避免因为体力活动而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同时还可以增强运动效果。如果是晨练,早餐一定要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最好食用少量奶制品、谷类、水果、饮料。


其次,在运动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水分。重庆营养与运动专家说,如果运动时间少于1小时,每15分钟应喝水150毫升到300毫升;如果运动时间在1到3个小时,应及时给身体补充糖水以免出现低血糖。此外,运动时一定不要喝冰水,因为剧烈运动时喝冰水会引起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还有,剧烈运动之后不要马上喝水,因为运动之后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汗液排出,立即喝水的话会加速体内无机盐的流失,应该休息一下再饮用常温水、淡盐水等。


运动时会消耗体内钙和镁等矿物质。同时补充钙和镁的话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吃坏肚子,喝软水则相对情况好些,但同样的矿物成分也会较少。所以运动时用软水补充水分的话最好同时摄入一些含盐分和矿物成分的食物。硬水比较适合运动后钙和镁等矿物成分的补充。因为容易加重对肠胃的负担,运动后可以分几次少量的摄入。喝硬水也可以预防运动时脚抽筋和肌肉痉挛等事故。


最后,运动后不宜吃鱼肉等酸性食物。重庆营养与运动专家说,运动后,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在缺乏内源氧的情况下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刺激人体组织器官,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鱼肉等食品属于酸性食物,运动后即食用这些酸性食物,会使体液更加酸性化,不利肌肉、关节酸胀感和身体疲劳感的解除。专家建议,运动后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豆制品等碱性食物,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从而达到消除运动疲劳、保持健康的目的。






 最糟糕的六个锻炼习惯

单纯地去健身房并不能保证你得到很好的锻炼。一边跑步一边读完一本杂志,不吃早餐去参加有氧操班,这些是很多人经常会做的,而效果却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这里是私人教练提供的他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六个最糟糕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他们也提供了最好的方法,以免你在健身房浪费时间。


· 边看书边锻炼

如果你集中精神在看一本时尚杂志,那也就意味着你没法同时关注你在进行的运动。纽约体育俱乐部健身顾问艾米·霍夫说,运动的时候阅读是最糟糕的事情。“如果你要去锻炼了,你就得集中精神关注你的身体。”她说。如果你需要同时做点别的好让锻炼不那么枯燥,霍夫建议不如戴上耳机看电视,那不像阅读那么需要集中注意力。


· 运动到大汗淋漓

运动到大汗淋漓可能让人感觉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但其实这只让你失去了几磅水。 除了不利于健康以外,什么效果也起不到。“困惑了我三四十年的事情之一就是人们仍然试图通过多流汗来减肥。”美国健身业从业人员联合会主席马克·奥奇宾蒂说,“他们在高温的环境中运动,认为那样可以减轻体重,但实际上他们的做法只是让自己脱水。”出汗过多也会导致抽筋和其他运动伤害。运动时,请保证你的手边放着一瓶水,可以随时补充水分。


· 只骑固定脚踏车

单纯地骑固定脚踏车或在跑步机上跑步起不到力量训练的效果。“步行一英里你可以燃烧100卡路里;但在相同的20分钟内,如果在器械上做负重运动,你可以燃烧300到400卡路里。”奥奇宾蒂说。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你强化日常生活,例如爬楼梯或拿重的东西所需要用到的肌肉群,并帮你保持肌肉的形状,延缓因为年龄带来的肌肉松弛。


· 绕开举重练习

女士们常害怕练习举重会使自己看起来像健美运动员。其实不用怕。以为举重或力量练习会使女性长出大块的肌肉其实是一个普遍的误解。“除非你同时打了生长激素,否则是不可能发生的。”奥奇宾蒂说,“做举重练习不会让你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


· 饿着肚子做运动

饿着肚子做运动无异于开着一辆没有油的坦克,你的身体需要能量来保证运转。一些健康的小食,如燕麦粥或香蕉,可以在驾车去健身房的途中就消化掉,并提供你接下来的运动所需的额外能量。在上午运动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你的胃已经空了,热量已经消耗完了。你需要给它加些燃料,让它重新启动。


· 照猫画虎不求甚解

去健身房的时候装作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并不会给你带来好处。对于那些健身房的新丁们,最糟糕的习惯之一就是把健身房巡视一圈,试图照着周围人的样子做。健身房中通常都会有一些教练。奥奇宾蒂建议好好利用这些教练。“如果你真的有疑问,想得知正确的运动形式,不要犹豫,去请教他们。”她说:“你必须知道如何避免运动伤害。”同样,当你新参加了一个健身班,有任何不适或疑虑都要让老师知道,你的身体会从中得益的。






 老年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 要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

老年人在运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同时,身体检查的结果又可作为锻炼前的客观指标,便于与锻炼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判断运动锻炼的效果。


如果身体一向较好,也可以自己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没有即可开始锻炼。


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根据健康情况、条件、爱好等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以选择各个关节、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较好锻炼的运动项目为宜,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而不应该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材进行锻炼。


· 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参加运动锻炼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


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汗出,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


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时要注意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此外,要掌握好动作的要领、技巧和锻炼方法。


· 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

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是每天坚持锻炼,每次锻炼半个小时左右;实在有困难时,每周锻炼不应该少于3次。


同时,要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养成按时锻炼的良好习惯,注意掌握适当的运动量。


· 要按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

因为运动处方才能使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锻炼身体。


在不能开具运动处方的情况下,体育锻炼前必须严格进行体格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逐渐加大,直至有效强度,有效时间。


· 运动过程中加强医务监督

加强医务监督的目的是为安全,防止过度疲劳或意外损伤。如慢跑时不能太快,一者是快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再者有高血压的人容易出事故,还可能由于缺氧诱发心绞痛。

跑的过程中可以跑、走交替,呼吸要自然,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奏,避免做憋气或过分用力的动作。尤其是动脉硬化的老人,更应该避免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动作,如手倒立、骤然低头、弯腰等动作。


经常了解自己的脉搏、血压及身体健康情况,做好自我监督。运动之后若达到心胸舒畅、精神愉快、轻度疲劳、食欲及睡眠较好、脉搏稳定、血压正常,说明运动量达宜,身体状况良好,可继续运动。


如果运动后出现头痛、胸闷、心跳不适、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及明显的疲劳、厌练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或暂时停止一段时间。


老年人锻炼时可以利用运动后即刻脉搏和恢复时间来控制运动量。一般都用170减去年龄,这一公式为运动后即刻的脉搏标准, 一般不宜超过110次/分。运动后5分钟至10分钟之内恢复到运动前的脉搏水平为宜。







  • 首页

  • 在线客服

  • 分类

  • 购物车

  • 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