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老年人便秘偏方有哪些?便秘困扰了许多老年人,上厕所上了很长时间,拉不出来,让很多老年人十分痛苦,那么有没有老年人便秘偏方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些老年人便秘偏方。
治疗老年人便秘偏方有哪些?便秘困扰了许多老年人,上厕所上了很长时间,拉不出来,让很多老年人十分痛苦,那么有没有老年人便秘偏方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些老年人便秘偏方。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三五日或七日大便一次,质干燥坚硬,排便困难,病人有不舒适感觉。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以老年人多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粗纤维素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
便秘几乎是每个老年人都有的问题,有的老人已经被便秘困扰了很多年了,痛苦不堪,许多老年人纷纷寻求一些有效的治疗老年人便秘的偏方,下面就由小编问您详细介绍老年人便秘偏方。
老年人便秘偏方
一、老年人便秘吃什么?
1、百合蜂蜜饮
做法:取百合50克,蜂蜜、白糖各适量。将百合加水煮烂,与白糖、蜂蜜调匀服用。此方具有温阳润肠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阳虚便秘所致的大便干结、腰酸肢冷等症。
功用:该方法适合阳虚引起的便秘。
2、银耳炖冰糖
做法:取银耳10克,大枣15枚,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洗净,放在碗中,加入冰糖、大枣,隔水炖1小时即可食之。此方具有养血润肠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血虚便秘所致的便结难解、面色苍白、唇舌色淡、头晕心悸等症。
功用:该方法适合血虚引起的便秘。
3、奶蜜葱汁
做法:牛奶250克,蜂蜜100克,葱白100克。先将葱白洗净,捣烂取汁;牛奶与蜂蜜共煮,开锅下葱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用。
功用:可补虚、除热、通便。治老人习惯性便秘。
4、芪竹兔肉煲
做法:取炙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500克,加水、调味品各适量煲熟后服食。此方具有益气润肠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便秘所致的排便无力、便后疲乏、汗出气短等症。
功用:该方法适合气虚引起的便秘。
5、红薯大枣羹
做法:红薯300克,大枣50克,蜂蜜25克。将红薯去皮切碎,同大枣一起用水500毫升武火煮至约300毫升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煮5—10分钟,待凉后早晚服用,连汤带渣同时吃,每日一剂,服3—4天见效。
功用:除热通便。
6、槟榔粥
做法:槟榔15—30克,大米60克。先将槟榔煎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入大米煮成粥。早晚分服。
功用:适用于大便解出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口苦,频频嗳气,胸闷胁胀,心烦易怒者。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继续为您介绍老年人便秘偏方。
二、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1、蜂蜜250克,皂角30克,先将皂角研为细末,蜂蜜放入砂锅中用微火煎,待浓缩后加入皂角末,熬至能成丸时即可,将其搓制成小手指般粗、长约5厘米的栓剂,待冷变硬塞入肛门,有润肠通便功效,适用于大便秘结。
2、蜂蜜30克,温开水100毫升,将其调匀制成灌肠液,必要时予以灌肠,可用于顽固性便秘。
3、蜂蜜适量,葱白(小指粗)1根,将葱白洗净,蘸上蜂蜜,徐徐插入肛内5~6厘米,来回抽擦2~3次后拔出,约20分钟即欲大便。如仍不排大便,再插入葱抽擦2~3次即通。
4、按摩缓解便秘,具体的手法是,用手掌在腹部做顺时针的按摩,顺序是从左上腹开始,然后按摩到心窝的位置,逐渐按摩到上腹,再到肚脐,然后按摩到下腹部。再从小腹揉到右下腹之后,从右下腹再推到右上腹,再推到左上腹,最后到左下腹。按摩的力度是轻轻地揉,边揉边运动。对于便秘的人,一天可以做两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一次按摩十几分钟。揉到肚子里有咕噜咕噜响的声音,效果才好。
老年人便秘的饮食原则
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是预防便秘的有效方法。因膳食纤维的化学结构中含有多种亲水基团,具有很强的吸水作用,可使纤维的体积增大1.5~25倍。由于膳食纤维持水性强,大大增加了粪便的容积,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可有效地预防便秘和痔疮的发生。如果每天做到谷类粗细搭配,摄入蔬菜400克以上和水果200克,就可相对满足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使粪便体积增加,粪质变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便秘的预防。
2、多吃润肠通便的食物
老年人平时应注意多吃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酸奶、蜂蜜、芝麻、松子、核桃仁、银耳、百合等。根据研究发现,多喝酸奶有预防便秘的作用,而多喝牛奶则相反。另外,科学饮水对老年人特别重要,有些老年人不喜欢饮水或没有饮水的习惯。水具有润滑肠道,促进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的作用。老年人细胞内的水分比青年期减少30%~40%,常呈缺水状态。为预防便秘,要养成定时饮水的良好习惯,至少1天饮4次水,早晨起床后喝1杯水,既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又能润滑肠道,有利于排便。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为了预防便秘,老人要戒烟、戒酒,少食辛辣食物。生活要有规律,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操、跑步等。平时要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同时,要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在排便时不要看书、读报、听广播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